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狡猾的英国佬 (第3/4页)
以及蒸汽轮机技术,我想,这还是属于核心技术的。” “可是,日本不是得到了这些技术,这对我们不公平。” 朱尔典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说道:“日本是我们的盟友,可贵国不是。” 李安生不屑一顾的说道:“对于我来说,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难道我们应该向敌人订造战舰?鬼才相信敌人会将最好的技术提供给我们。公使先生,我认为你这趟来的毫无意义。” 朱尔典跟袁世凯是好朋友,自然很清楚李安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个彻头彻尾的狂人,一根筋的死脑筋之人。 朱尔典一直致力于稳固袁世凯的位子,作为中国通,他很清楚清廷接下来的走向,袁世凯是个很好的代言人,也是将来中国政局最好的掌舵者。 两人私下里有协议,将来如果时局有变,英国支持袁世凯上台执政。 袁世凯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立宪,他为首任内阁元首,那么李安生是当之无愧的继任者,但是,李安生过于强硬的为人,以及铁血手段,将是列强的灾难,或许也是中国人民的灾难。中国要么强势崛起,要么陷入更大的灾难。 要不是李安生屡屡创造奇迹,袁世凯根本就不会这么看重他,也隐隐期盼李安生能够给中国真正带来点崛起的希望。 有一点是肯定的,袁世凯与李安生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将日本视为生死大敌,日本不除,中国永远没有崛起的机会。 袁世凯常常忧心忡忡,但是朱尔典常常劝他暂时隐忍,有机会真正执掌中国的大权再说。 李安生是袁世凯重要的依仗,不亚于北洋六镇,而且羽翼已成,朱尔典深知将来中国的政坛必定有李安生的一席之地,英国如何选择与这位政治狂人的关系,这很重要。 之前英国吃了几个哑巴亏,换做从前,早就派出舰队以及陆军,将整个江苏变成势力范围,可是,现在英国为欧洲的局势所牵绊,只能封锁消息,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敌人?李大人就是这样看待贵国与大英帝国的关系的?” 李安生冷漠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不错,日本亡我中国之心不死,英国作为日本的同盟,是日本最大的帮凶。若是将来中国对日作战,不介意多上一个没落的大英帝国。” “可笑,实在是可笑。这就是一个一省巡抚的政治涵养?没落的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的光芒仍然照耀世界,李大人简直就是一只萤火虫,看不清形势。中国想要重新振作,达到对日作战的地步,没有几十年是不可能的。不知那个时候李大人还能不能执掌大权?” 作为一个英国人,朱尔典生命中倒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以至于身上都有了许多中国的痕迹。比如他的名字“朱尔典”:朱颜鹤发的朱,卓尔不群的尔,雍容典雅的典,虽是音译,却十足的中国味道,可谓既达且雅。 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通,自然清楚李安生玩的是欲扬先抑的招数,岔开话题,是想要漫天要价。 不过,从英国的在华利益来看,李安生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执掌中国政权的,后果不堪设想。 也幸好只是个江苏巡抚,或许还能影响两江总督程德全,对于重新崭露头角的南洋衙门有着无比重要的话语权,仅此而已。 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从清政府转移到袁世凯身上,这是既定的路线,李安生根本就不在朱尔典的视线之中。 但是现在,他有必要与这个政治狂人打打交道,摸清对方的底线。 二十世纪初的日不落帝国,虽不能说日薄西山,但较之维多利亚时代的全盛,已是今非昔比。美国的崛起,从经济方面超过了英国,而外交方面也不乐观,德国愈发咄咄逼人,在巴尔干、北非、巴勒斯坦,不断制造麻烦。英国国内,议会正为了向富人阶级增税的《预算法案》吵得不可开交。 对于中国的局势,英国实在没有精力顾及,有些地方越来越倚重盟友日本,这样的利益关系和现实情势,决定了英国对华政策的基调:稳定压倒一切。 维持中国政权的稳定,维持与日本的同盟关系——以日本为远东利益的保护者,形成日本对美国的制衡,维持中日关系的稳定,这是英国的三大稳定要素。 李安生早就知道朱尔典与袁世凯密切的私交,知道对方是在戏耍自己,也不动怒,慢条斯理的说道:“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即便不能如同日本一样脱亚入欧没,迅速成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