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二百九十四章 狡猾的英国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四章 狡猾的英国佬 (第4/4页)

俱乐部的一员,废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但是,中国的潜力巨大,未必没有那么一天。正如今日英国与日本结为同盟一样,将来中国未必不能让大英帝国为之侧目,重新审视双方关系。如果现在英国给予弱小的中国一点好感,那么将来收获的将会更多。如果英国不能慷慨一些,那么我想,没有向英国订造战列舰的需要。”
  朱尔典哈哈大笑起来,说道:“那么,请说吧,大英帝国需要如何慷慨一些?英国船厂愿意接受造船工人,培养造舰人才,提供造舰图纸,这还不够吗?”
  李安生摇头说道:“不够,蒸汽轮机制造技术可以不给我们,但是燃油锅炉的技术要援助我们,以便于将来我们自己建造燃油锅炉。另外,我们的战舰上要安装最新的火控系统。”
  “不,不,火控系统还不成熟,这个有些为难。”作为全权委托者,朱尔典很清楚英国本土给出的底线,火控系统是唯一超过德国的技术,绝对不能给中国,就算是日本也没有得到这项技术。
  其实,李安生这是在故意戏耍对方,他最不想要的就是火控系统,有了胖叮当,这个时代的火控系统是如此的低级,可以说,将来中国战舰的火控系统才是最先进的。
  “那么,燃油锅炉,一定要给我们订造的战舰全部装上燃油锅炉。”
  朱尔典简直要忍不住狂笑起来,作为殖民地遍布世界的霸主,大英帝国也不敢全部建造燃油锅炉战舰,只是尝试油煤混合动力,这一艘战舰要消耗的重油可是海量。
  中国不仅是个贫油国,更是个无油国,这么一个国家,居然要在花费巨资订造的战舰上使用燃油锅炉,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据他所知,中国准备向德国订造的战舰也是要求油煤混合动力,消息传出来后,中国已经沦为了国际的笑柄。
  要是发生战争,这些战舰难道要全部集体趴窝在军港内,被敌国轻松俘获吗?
  慷慨,真是慷慨,这中国简直就是个冤大头,这李安生就是个冤大头。
  这个政治狂人同时也是个外行,这样的人最好驾驭。
  朱尔典想起了他跟袁世凯初识的时候,袁世凯也是个政治狂人,不知天高地厚,激进狂妄,锐意进取,跟李安生颇有相似之处,也许正因为有许多的相同点,两人才能互相扶持。
  朱尔典跟袁世凯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前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是他影响了袁世凯,使对方认识到了大英帝国的强大与先进,从此成为了坚定的英国人的朋友。
  袁世凯也是这样,在许多地方有天才,同时又在许多地方很是外行。
  这正是他能够加以引导与利用的地方,他们两人是一样的人,对于李安生而言,只要让他认识到大英帝国的不可战胜,以及强大的实力,必定会跟袁世凯一样,折服于大英帝国的荣耀之下。
  英国扶持日本,是为了制衡日益强大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但是他也怕日本势大难制,在中国利益上会反过来损害英国。
  这在英国本土有一致的共识,所以,在中国利益的保证,也需要中国逐渐的壮大些实力,更加开放更加的民主,这是英国乐于见到的。
  英国在中国市场上的贸易份额,当时中国的进口产品中,七成以上来自英国(含香港),在华的外企,60%以上是英国或英国参股的,而且自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实施关税保护,欧洲列强起而效仿以来,英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挑战,因此东方市场对帝国更显重要。
  朱尔典很希望能够尽快的像当年他引导袁世凯一样,能够将李安生说服。
  最起码,这是个手段非凡的人物,在上海的这么短时间内,风生水起。
  耶松船厂的悲剧不能不防备,英国资本在上海以及长江流域的实力,很有可能因为李安生而发生大的变故。
  英国金融界的在华投资,近十余年来,汇丰等英国银行在华放贷额达白银2.06亿两,英国“炒房团”在华房地产投资达5100.5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英国握有清政府2.2亿的“欠条”,是中国头号债主。
  这些利益都需要一个稳固的统治阶层来保证,中国首先不能乱,英国在华利益代言人必须要可靠。
  李安生并不清楚,朱尔典打起了他的主意,想要将他引导为大英帝国的粉丝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