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一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2/3页)
使得地方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更加的灵活自如。 孙中山个人无比反对这种方式,要是真的给陈炯明的这种思想运用起来,说不定谭延闿等人又要反复,好不容易出现的三省一体,实行军治的大好局面要给破坏掉。 他的脑子里也一直在反复的思索着对策,思索着中国目前政局的走向。 他的脑海中,也逐渐的有一些意识开始成形。 “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其程度以全县人口调查清楚,全县土地测量完竣,全县警卫办理妥善,四境纵横之道路修筑成功;而其人民曾受四权使用之训练,而完毕其国民之义务,誓行革命之主义者得选举县官,以执行一县之政事;得选举议员,以议立一县之法律,始成为一完全自治之县。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之权”;“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之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全国有过半数省分达至宪政开始时期,即全省之地方自治完全成立时期,则开国民大会决定宪法而颁布之”;“宪法颁布之后,中央统治权则归于国民大会行使之,即国民大会对于中央政府官员有选举权,有罢免权;对于中央法律有创制权,有复决权”;“宪法颁布之日,即为宪政告成之时,而全国国民则依宪法行全国大选举。国民政府则于选举完毕之后三个月解职,而授政于民选之政府,是为建国之大功告成。” 这是他的民主之路,目前他极力的想要实现第一步,军政。 在广东、湖南与湖北三省实行军政,然后逐步的扩展到全国,推翻北方反动政府,实行训政。或者,平定一省,便将一省作为训政对象。 以弱胜强,必须要有更加先进的理论指挥,孙中山认为他的这种思想理论,更加的符合当前中国的需要。 孙中山现在做好了准备,随时与北方作战,以三省为基础,拉拢全国各地的潜在盟友,以及中立派,加上日本的支持,或许有可能能够颠覆北方集权发动政府。 这次的袭击事件,让他看到了北方对他的忌惮,正如日本顾问所说,国民党人永远都是反动政府的心腹大患,北方专制人物袁世凯与李安生等人始终不会放弃对国民党人的扼杀。 与其被动等死,倒不如揭竿而起。 孙中山就不相信,当初辛亥革命时,全国蜂拥而起的革命声势,到现在全部给反动派扼杀掉。 李安生在东北也不能一手遮天,更何况是袁世凯与段祺瑞? 今天“华山”号与“泰山”号将会在广州停留最后一天,然后将北上上海。 这几天每天都有无数的百姓涌到了码头上,希望能够瞻仰这两艘旷世巨舰。 这是当前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艘巨舰中的两艘,虽然中国的江南造船厂与葫芦岛造船厂分别在造着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巨大的战列舰,但毕竟还在船厂,这两艘巨舰,才是真真正正的中国第一巨舰。 广东都督陈炯明甚至还征求了前往欧洲接收两艘战舰的程璧光的同意,组织了广州的学生,前往两艘战舰参观。 陈炯明自从中俄战争胜利后便正式出任广东都督,不过,此刻由于他开始提出联省自治,使得跟孙中山等人的关系并不好,孙中山不仅在削弱他对广东军队的掌控,也在各方面都排挤他。 其实陈炯明在东北的时候,李安生就多次与其交流,认识到他在后世给刻意抹杀掉的许多优秀品质,他具有民主思想,反对军治、党制,提倡民治。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