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三百三十章 最后通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章 最后通牒 (第4/6页)

,之所以不介入关内的政治纠葛,就是想要以东北的自成体系来压制关内。关内想要乱,必须要经过李安生的同意。
  无论哪怕政治势力甚至是野心家在北京立足,都要直接面对唐山与张家口的东北军,在北方,东北军强势的格局已成。
  在南方,无论哪个政权都无法定都南京,程李系同样牢牢的把持着两江与浙江的大权。
  除非历史发生某种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有人在广州发起北伐。
  但是,有李安生在,由南统北的情形似乎不太可能出现。
  原本的军议变成了整体战略的大讨论,李安生等人围着锡良,正襟危坐,神情严肃。
  此刻并无尊卑,只有长幼,锡良在此,李安生一般都奉他为上座。
  其实锡良铁了心的听从了李安生的建议,东北走自强自立的道路,自成体系,不分裂不割据,压制关内的野心家,关内政治清明民主有望,那么东北可以走关内外一体道路,或是东北政治派系入关参与大选,争夺中央权力;若是关内民主搞的一团糟,有人想要制造内乱,那么就要问问东北军答应不答应。
  故而,在锡良的强力支持下,现在东北上下心志坚定,上下一体,都奉李安生为领袖。
  “东北之崛起,难免一战。在我看来,俄国反而不是大患,大患乃为日本。若是我们这次与俄国全面作战,日本必定不会加入进来,它向来是个喜欢趁火打劫的角色。损己利人,替俄国分担,日本没有这么高尚。所以,我们要在面对日本这个大敌之前,将俄国当成磨刀石,当成垫脚石。这次的战争,我们不仅要打赢,而且要狭雷霆万钧之势,打得俄国不敢进犯。要在日本找不到介入战争的机会,若是我们败,或者与俄国两败俱伤,我们都将面对最为危险的境地,那就是日本可能的参战。日俄密约是确凿无疑的,日本也有这个借口参战。所以,我们要么不打,要么就要大打,当成生死之战来打。借着这次机会,不但要将新军第三十一镇到三十六镇的编制要过来,而且要继续扩军,东北至少要有二十镇的常备兵力,而且要趁机建立庞大的后备役体系。如此,才能吓住日本。经此一战,若是能够战胜俄国,那么东北腾飞之势已成,日本想要来进犯,就要掂量掂量,他们能不能动员百万陆军来。”
  疯狂,绝对疯狂。
  目前整个中国由于民国初建,出现了大量的冗军,林林总总,百万人还不止,民国政府已经在实行裁军,但是由于北京政府还没有形成绝对权威,故而力度还不够。
  东北军是规模最庞大的,九镇兵力加上吴禄贞的第六镇与阎锡山的暂编第四十三镇(直接由四十三协升格),也守规矩,正在向北京政府要三十一镇到三十六镇的编制。
  李安生不想坏了规矩,也赞同北京政府的裁军,向革命党人施压。
  南方革命党人的军队是最为混乱的,牛鬼蛇神夹杂其中,无数的地痞流氓匪帮黑社会都在里头,妄想用量来对抗北方。
  由于在李安生的压制之下,革命党人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权力分配结果,很是不满,除了黄兴等人表示接受,宋教仁着手改善同盟会之外,其他革命党人都在北洋军没有掌控的各省搞地方自治。
  这就是当前中国的政局,除了蔡锷为都督的云南以及胡汉民、陈炯明等人执掌的广东略为好些,其他的省份如湖南、新疆等地都很是不堪,尤其是西藏,英国人始终在虎视眈眈。
  李安生很清楚暂时还急不得,中央政府弱而地方强,只能是这个结果。
  地方上至少还没有出现割据自立的风潮,也没有出现争权夺利的混战,只是偶尔有小规模的骚乱而已,只要不大乱,总体还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走,比如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
  他急切的想要去除东北崛起的两道枷锁,那就是俄国与日本的压制,只有轻装上阵,才能够实现入主关内。
  日本已经吞并了朝鲜,开始以朝鲜为基地,进一步蚕食东北,要想不让日本一步步走向后世的那般强大,就只能在东北不让日本获得大量的利益。
  只要给他时间,他有办法让日本一步步的虚弱下去,但是日本不会给他机会,早晚会有一战。
  晚打不如早打,在一战前就打出一片新天地,有一战的几年过度,东北足够初步崛起,日本想要打中国的主意,就要掂量掂量自身的实力。
  他也想凭着这次战争,来促进东北的重工业发展,战争有利于军事工业,能够带动整个东北倾向于重工业,虽然由于清廷的倒台,东北实现民主,大规模的改革与规划已经逐步进行,但是还不够,需要战争的刺激。
  德国答应在东北与俄国的战争升级之后,提供第二笔1亿8千万金马克的贷款,提供更为坚实的工业援助。
  而美国,也因为英国扶持袁世凯,而倾向于扶持东北来对抗关内。
  李安生之前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