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三百三十章 最后通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章 最后通牒 (第3/6页)

的哈尔滨都要给打残掉。
  俄国也并没有全面开战的勇气,日俄战争的惨败,损失巨大,国力大伤,引起俄国各族人民的愤怒,使得许多大地主、资产阶级甚至是贵族对沙皇政权离心离德,爆发了各种革命,使得俄国的元气到现在还没有恢复。
  其实俄国之所以敢主动发起进攻,就是因为算准东北同样不敢扩大战争规模。
  吴禄贞判断俄国的战争目标是扶持蒙古独立,并且通过张家口到库伦的铁路以及正在修建的恰克图到库伦的铁路,完全的掌控蒙古,并且积极向中国的腹心渗透。
  自从“大蒙古帝国”独立后,沙俄就迅速的将张家口到库伦的铁路开始向恰克图延伸,完全不顾北京政府的指责,显然早就有了不惜发动战争的准备。
  而吴禄贞的目标,则是通过打赢买卖城战役,迫使俄国不敢进一步发动全面战争,能够维护蒙古的土地完整,主权在我,铁路主权自然在我,停战可以,战争赔款不要,铁路归我们。
  张家口到库伦的铁路从1909年开始修建,三年的时间,已经将库伦到大同段完成了大半,花费了一亿六千多万卢布。
  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这条铁路分为三期完成,首期从库伦到后世的集宁,二期则是由后世的集宁到大同,最后则是大同到张家口。
  现在铁路还没有修到集宁,但是只需要修建张家口到大同段,然后北接一段,这条铁路就能投入使用,对于中国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
  沙俄也正是因为东北军驱逐了铁路公司,冻结了铁路公司的资产,接管铁路附属地,这才悍然发动战争。
  开玩笑啊,这条铁路花费了接近两亿卢布,能轻易放弃?
  自从日俄战争之后,沙俄的侵华重心日益从东北转向蒙古,签订日俄密约之后,更是如此。
  不仅能够从蒙古向中国腹心渗透,而且当初不惜违背了日本的意愿支持锦齐铁路的修建,就是因为这条铁路能够连接张家口。
  张家口是什么地方?北京的北方门户。
  当时沙俄一听到张家口这三个字就眼睛放光,不惜得罪日本人,也要力保锦齐铁路的成功立项,可见张家口对他们的诱惑有多么的巨大。
  张家口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京张铁路开通后,张家口成为中原腹地通往西北的货流枢纽。
  沙俄看到了张家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重要贸易地位,一直想要在张家口开辟商埠,库张铁路的修建是最理想的办法。
  这条铁路一旦修成,将使得沙俄对于中国的影响力排名第一,无它,俄军直接能够通过这条铁路以及京张铁路涌入京城,随时能够威胁中国的根本。
  当初都认为中国政府是一大败笔,为了锦齐铁路而将库张铁路拱手让给俄国,实际上,到今日才能看的出来,李安生的设计。
  当初促成这条铁路的,正是锡良与李安生,而如今,他们俩是来收获果实来了。
  锡良也觉得李安生太过冒险了一点,俄国要发动全面战争的话,东北胜负难料,毕竟底子薄,稍微一打大好前景就要泡汤。
  而且,日本也在后面蠢蠢欲动,巴不得东北跟沙俄大打出手,要是东北战败,沙俄只会在蒙古得利,说不定日俄瓜分东北的夙愿就能达成,而俄国在战争中元气大伤,正好要借重日本,无力阻止日本对整个东北的渗透。
  俄国是一头贪得无厌的北极熊,日本就是一头饿狼,都不是什么好货色。
  李安生很喜欢这种感觉,集思广益,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舞。
  大权在他的手上,东北的整体运转已经以他为核心,而东北的军事力量也以他为主导,在整体大略上,锡良与吴禄贞等人都能够为他提供帮助。
  东北的治政力量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既有立宪派又有旧官僚,也有革命党人,更有东北土生土长的势力,李安生将他们统合在一起,这便是原始的民主。
  “东北早晚要有一战,不是跟俄国便是跟日本,而日本迟早是我们的生死大敌。东北这几年崛起之势已成,而日本与俄国在东北的利益将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东北想要真正崛起,也必须要将中东铁路与南满铁路这两条生命线拿在手中,更要收回旅大与海参崴。东北将来的大格局同样走海陆并行,从海参崴到旅大,从葫芦岛到瑷珲,从大同到西伯利亚,自成体系。无论关内局势如何恶化,只要东北能够自强,逐渐具备主导关内的实力,将来中国不会乱,不会出大问题。”
  李安生并不隐瞒他对东北将来的整体设想,他也多次跟吴禄贞等人谈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