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九章 文莱自治领 (第2/3页)
早就想出绝户计。 中东还有广阔的土地等着去圈下来,而美国政府的政策跟不上,英国的仇视,对土著的煽动,将会使得中东石油公司对雇佣军的需求越来越大。 比如沙特与巴林、阿曼等地的石油资源,都等着中东石油公司去圈下来,但是,没有雇佣军是万万不行的。 那里还是纷乱之地,部族之间的战争,野心家对于建立王国的野心,使得那里还不具有投资价值。 不然的话,英国佬早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油田圈地中挫败后,转向这些地区。 中东地区不仅仅是只有美索不达米亚有石油,其他地方必定也要丰富的石油,只是介入战争的代价太大,而且投资也没有保障。 英国的做法是扶持亲英的部族野心家,将来建立独立王国之后,就能够得到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目前已经成为英国保护国的阿曼、巴林,还有正在进行顽抗的卡塔尔,都储油能震惊世界的石油。 但是英国佬运气不好,一直没有在阿曼与巴林找到石油,李安生也搞不懂英国佬怎么会这么衰。 为了不过度刺激英国佬,李安生也不想步伐跨越太大,暂时从土耳其石油公司获得大量的利润之后,积极培养雇佣军,他的目标是在沙特阿拉伯。 目前的沙特阿拉伯分为汉志与内志两部分,汉志目前是侯赛因王国统治,而内志则是进行混战,过去拉希德家族从沙特家族手中夺得政权,再次经历了轮换。 沙特家族于1902年收复利雅得,1906年击败拉希德家族,恢复了沙特家族在内志的统治地位。为巩固已取得的政权,消除部落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今年成立了“伊赫万?陶希德”(一神论兄弟会),而后又建立了伊赫万的农垦区“希吉来”,使加入伊赫万的游牧民转入定居,从事农业。 而拉希德家族的存在,以及汉志侯赛因王国与沙特家族的摩擦,使得英国人暂时观望,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卡塔尔上头。 沙特家族就是后世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建立者,一旦让它统一庞大的沙特阿拉伯地域,将来就很难占到便宜,不过占到便宜的好想是美国人,标准石油在30年代拿到了沙特面积93.2万平方公里的石油开采权,李安生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将这个奇迹转移到美国之星财团身上。 或许扶持沙特家族,以及暗中支持卡塔尔部族酋长们对英国殖民者进行反抗,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安生的船队刚刚进入到苏伊士运河的时候,伦敦刚好就文莱自治领问题进行了最后的决议。 原则上,大英帝国承认文莱、沙捞越与沙巴地区的独立,并且愿意接受三地合并为文莱共和国,愿意接受文莱共和国为大英帝国自治领。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爱尔兰与文莱均为英联邦内自由和平等的国家,它们与联合王国一起组成英联邦,共奉英王为国家元首。 自治领虽然基本拥有独立主权,但是内政与外交要受大英帝国指导,没有宣战权,没有立法权,英国议会所制定的法律自治领必须接受,而且自治领制定的法律必须交由英国议会同意。 基本上,自治领还是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光是没有独立立法权就比较坑爹。 不够,李安生手上有一样武器,能够始终逼迫英国佬不敢过于激烈的压制文莱自治领,那就是石油。 之前李麦边手中那所谓的3%的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股权,迅速的完成了股权置换。 英波公司获得了中东石油公司15%的股份,使得在关于土耳其石油公司重组中不再处于绝对弱势,甚至还能够通过联合洛克菲勒财团来压制中东石油公司。 在英国高层看来,这笔交易绝对很值得,虽然北部加里曼丹岛的森林资源很丰富,能够种植橡胶,有上百万的土著可供驱策,但是跟这次土耳其石油公司重组以及李麦边让出的股份来比,还是微不足道。 不过是一片还没有成为殖民地的贫瘠之地,居然卖出了一个好价钱,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自治领,它还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这笔买卖怎么都是大赚。 那个麦克,海盗头子,投机家,野心家,依靠着劫掠所得,资助美国之星财团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想必并不在乎这些股份的转让,而是想要过上一把瘾,当一群土著猴子的首领,那么,为何不成全他呢?更何况他还是一个苏格兰人,正宗的英国人。 李安生的船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文莱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同时也宣布,文莱共和国将会成为大英帝国自治领,正式宣告了这片土地的归属。 在世界看来,这块土地早晚会从保护国彻底沦为殖民地,眼下只不过是由一个海盗头子推动了一把而已,殖民地跟自治领,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还是在大英帝国的统治之下。 本来文莱共和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但是作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就跟当年菲律宾于1898年宣告独立并成立菲律宾共和国之后由美国军队占领成为殖民地一样,这个共和国也就失去了任何的意义。 不过,这个文莱共和国刚成立就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