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三百零二章 上海银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二章 上海银行 (第3/3页)

不是为你大清订的,等战舰归来,谁知道你大清还存在不存在呢。
  这次三人准备从上海出发,先经欧洲,然后到美国,穿越美国大陆,在旧金山坐船回国,跟载洵他们上次经西伯利亚铁路回国完全相反。
  不过,正好上海银行正式获准发行钞票,并且允许经营官库,正好有个庆祝仪式,刚好让载洵与梁敦彦一同出席。
  之前的官库银是要上缴到户部银行存起来的,各省都不许私自处置,户部银行因为这一点而掌握了实权,与交通银行一起成为了中国两大银行支柱。
  如今上海银行因为江南造船厂以及中华钢铁公司的关系,获得了掌握两江官库的权力,还能发行钞票,可谓继大清银行(户部银行)与交通银行之后的又一巨无霸。
  1908年7月1日,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资本增至白银1000万两,其中分为十万股,分别由国家和私人各认购五万股。
  这倒是清朝比较进步的一个地方,大清银行实际上是中央银行,但是半数为民间股本,具备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两大职能。
  如今上海银行的股本为三千万两银子,整合了江浙沪十余家银行,二十多家钱庄票号,目前正在北京、天津、汉口、江宁等地积极设立首批分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金融霸主。
  李安生明确规定了上海银行的十大业务:1、短期拆息;2、各种期票之贴现或卖出;3、买卖生金银;4、汇兑划拨公私款项及货物押汇;5、代为收取公司银行商界所发票据;6、收存各种款项及保管紧要贵重物件;7、放出款项;8、发行各种票据;9、外汇汇兑;10、出口押汇。
  上海银行发行的钞票也照搬了黑龙江工商银行为东北发行的钞票,同样使用了各种造币新技术,发行各种与银元同等价值的银元面值钞票,有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与一百元面值。
  最起码在两江范围之内,要迅速普及流通上海银行发行的钞票,清朝想要统一币制不太容易,李安生也不想当那个出头椽子。
  各省督抚之所以牢牢把住货币铸造权,“抵制”中央统一币制,主要原因是铸造利益在各省财政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本来清政府建立“解款、协款”制度,即由中央来控制各省的财政收支,实行中央集权。太平天国时期,各省的财政实权落在督抚手中,其结果导致了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的完全瓦解。
  各省拥有不受中央控制的各种收入,而其中货币发行的收入占重要比例。
  于是各项陋习沿袭下来,朝廷也是无可奈何,大清银行已经是向前了一大步,如今上海银行来继续推动,也分了一杯羹。
  之前朝廷急着想要进行币制改革,是因为巨大的磅亏,以及混乱的币制。
  但银价在1903年初暴跌后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1905年平均一海关两等于36.1便士,1907年等于39便士,维持在比庚子赔款的基准汇率36便士更高的水平上。虽然可能因为银价的变动而有其他损失,但是镑亏问题却不存在了。
  至少关于庚子赔款的偿还在1905年以后中国反而可以享受“镑盈”,基于这个原因,李安生也暂时不想去推动清政府对于银本位制的坚持。
  他并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但是多少还是清楚一些后世的基本金融知识,所以,他心中有数。
  上海银行自从开办之后,就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热,从橡胶股票风潮之中劫后余生的许多华人资本纷纷将钱存入上海银行,反而是外国银行不太可信。
  外国银行本来组织了一次阻击,那就是进行大笔的挤兑,但是在上海银行拿出的库存——大笔英镑与美元的打击下,这次阻击虎头蛇尾。
  李安生对江南造船厂大笔的投入,以及中华钢铁公司在上海、安徽马鞍山、江西萍乡等地的大手笔,让整个江浙沪的富商们兴奋非常。
  几个新颖的金融运作手段,也让他们啧啧称奇,不为别的,就为了南洋等地的富商华侨也纷纷前来上海购买公司债、信托产品以及各种债券与股票,就能看出市场对上海银行主导的几个大项目的普遍看好。
  江南造船厂连续得到了大批的订单,一直在处于高速扩张中,甚至扩张到了连各国资本家都纷纷找上门来,想要洽谈业务的地步。
  包括求新造船厂也是如此,朱志尧将求新机器厂与求新造船厂一分为二,银行给出的分别信用等级依然很高,依然是个融资的热点,这可把他给乐坏了。
  接连的又一大批的华人资本投资于造船、钢铁相关行业,甚至有资本家们集资兴办钢铁厂,各种钢材加工厂,甚至是锻造、铸造行业。
  李安生对未来钢铁价格的强烈看好,以及坚定的预期,带动了整个江浙沪资本家们对投资重工业的信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