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二百二十三章 识破日本的阴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识破日本的阴谋 (第2/3页)

张不能杀袁世凯,不禁心软了下来,也劝了载沣,让袁世凯回去养好足疾再说,好歹先将袁世凯一掳到底再说。
  载沣仍然心有不甘,当天下了朝,他立即密电征询北方几个北洋系的汉族军事首长意见,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六镇统制赵国贤的答复都是:“请勿诛袁,如必诛袁,则先解除臣等职务,以免兵士有变,致辜天恩。”
  让李安生无比吃惊的是,载沣的电报居然也发给了他,这让他丈二摸不着头脑。
  照道理只要奕劻以及他的兄弟载洵等人一句话,自己就要给朝廷弄得死去活来,为何载沣会来问自己诛袁的意见?
  新军第二十三镇刚编练没多久,到现在仍然没有满编,只怕并不为载沣所看重吧,难道他只是要征求自己个人的意见?
  要是顺着载沣的意思,李安生只需要打上几个字,意思第二十三镇枕戈待命,随时听候摄政王的调用,那么青云直上虽然未必,但多少能够挡一挡奕劻等人对他的怨念。
  只是,李安生多少还是有些感念在京城自己遇难时袁世凯的坦诚与相助,再加上知道历史的清晰走向,他自然会做正确的选择。
  他的回复与吴凤岭与赵国贤等人的回复是差不多的,只是他的部下与北洋似乎毫无关系,这么说有些牵强,便直言受袁世凯的恩惠,不忍坐视杀袁,请让袁世凯安心养老。
  载泽与奕劻争权的失败,往往就是载沣的失败,奕劻的胜利,则意味着袁世凯的胜利。
  摄政王载沣明白这个道理,也未尝不想加以抵制,可是他毫无办法,于是,袁世凯是彻底安全了。
  诛袁计划既然难行,载沣便于1909年1月2日以皇帝名义明降上谕:“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夙蒙先朝擢用,朕登极之后,复与殊赏,正以其才可用,使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朝廷体恤之意。”
  于是,袁世凯黯然的离开了北京城,走的时候,无比凄惨,只有杨度与严复两人送行,一代权臣,就此归隐。
  任凭谁都想不到,正是这位即将与乡野同腐朽的袁世凯,两年后将会掀起多大的风浪,直接将清廷所葬送。
  而李安生,则还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去煎熬,毕竟,他眼下造反实在不是时机。
  奕劻随时会向他出手,他也时刻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官职并没有给剥夺,而是朝廷在1月底发来了电报,要李安生以吉林垦务大臣的职务参与到朝鲜越境盗垦从而导致间岛争端的谈判中去。
  这一切都是奕劻的鬼主意,由于与日本关于间岛的谈判争执不下,奕劻清楚日本人想要借此机会,在铁路与其他事务上敲竹杠,所以这必定是个卖国条约,
  他将李安生派往延边,暂时主持对日交涉,也是心思歹毒。
  如果这次李安生签下对中国不利的条约,那么奕劻打算将他撤职查办。
  而李安生要是幸不辱命,奕劻也准备凭借他这次的功劳,将他调入京城,要揉搓就揉搓。
  所谓“间岛”,原名“垦岛”(因大批朝鲜移民越界垦殖而名),系图们江北岸吉林省延边地区和龙县光霁峪前的一处滩地,自古系中国领土。
  清政府与朝鲜政府曾多次勘定国界,确定该地为中国领土,后来日本捏造所谓“间岛悬案”,并且恶意歪曲所谓的“间岛”范围,将纵十里、宽一里的滩地,扩大到“海兰河以南、图们江以北,宽约二三百里,长约五六百里之地”,即中国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地区,妄图一举侵吞这些地方,朝鲜人也趁机骚扰中国边境。
  本来去年在吴禄贞、宋教仁与柏文蔚等人的努力下,间岛问题基本已经有了大进展,但坏就坏在吉林巡抚陈绍常这个贼猪狗,给吴禄贞抢了风头之后,竟然极力排挤吴禄贞,去年冬天李安生跟老毛子斗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在陈的排斥下,清廷解除了吴禄贞的边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