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 能源与教育展望 (第2/3页)
竖电线杆子拉电线。 这个时代输变电技术还很落后,没有必要浪费资源与钱财。 虽然沼气发电机的技术还不是很先进,但是大中型沼气池已经足够能提供给垦殖区之中或是周围的工厂作坊电能。 沼气蓄电池技术有,但是还无法实现,沼气发电机就已经足够。 比如李安生的兵工厂,就已经实现了沼气发电,兵工厂外面是掩护用的两家养殖场,用这两家养殖厂出产的厩肥来兴办一家沼气发电厂,不仅能够供兵工厂以及附属的几家机械工厂运转,还能够有空余。 李安生准备今年攻关甲烷发动机,不仅可供村庄、农场或家庭使用,还能为机车提供动力,并且向城市推广甲烷这种“煤气”。 每个垦殖区都设计有养殖场,事实上丰收后的农户也都愿意养殖牲畜,几家胆子大的一合计,立马就能鼓捣一家养殖场。 有这些养殖场提供的厩肥,再加上其他有机废物,足够了。 这项技术在牧场也能够推广,牧场有足够的厩肥,能够极大的改善燃料、饲料和肥料三者的矛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另外,牧场沼气利用也能够减少森林砍伐和牛羊对山场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林草资源,促进植树造林的发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于齐齐哈尔、嫩江等地方尤为重要。 程德全自己动手,在巡抚衙门后头挖了个沼气池,并且琢磨黑龙江沼气公司下发的沼气池管理与维护手册,有了不少的心得。 才下了飞艇的李安生还没喘上口气,就被程德全直接拉走。 “安生,这沼气池我看了,大有可为,只是眼下农村识字人少,大多不会妥善管理这沼气池。我看,还是抓紧培养些人才出来,管理也好,维护也好。” 程德全所说实在是到了他心里,人才不足啊。 “程公,这两年咱们流民来了不少,富商、技术工人也来了不少,可就是能用的人才来的不多。好不容易自己办了几家专门学校,可不能面面俱到啊。农村办的扫盲班倒是起了些作用,可无关根本。” 程德全也是没辙,留过洋的学过西学的都热衷于做官,或是进军队,进繁华都市,哪里肯到黑龙江这等穷乡僻壤来。 江浙富豪肯来黑龙江投资,实在是看在利益的份上。 废科举后,人才梯队青黄不接,这是事实。 南方繁华之地倒好,教育有基础,西学较盛,就是乡下私塾,也能讲些西学中的浅显。 可黑龙江如今的主力大军都是闯关东的农村汉子,大部分人大字不识,如何能够寄予厚望。 大丰收可以,工业大开发却是不行的。 要不是人才的限制,李安生哪里会轻易让许多的技术流出来,让利给华北乃至江浙等地的富商。 教育乃立国之根本,这句话李安生越来越有体会。 可惜清廷推行教育新政太晚,这才没几年的功夫,根本就没有精力推广到黑龙江。 “本来我想着趁着手上有点钱,赶紧多办些学堂,照着癸卯学制来,可是,如今看这形势,这么办教育又嫌太缓。要是自定章程,却不知道怎么个定法,你我都不是行家。” 程德全热心于教育,想来鼓励民间办学,官学也多有捐助,可系统的全省大办学却还是有些犹疑,朝廷的办学纲领“癸卯学制”,还真的是不太靠谱,他这样的有识之士一下就能看的出。 1901年时 朝廷开始“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陆续颁布了兴学诏书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包括重开京师大学堂;各省属府、厅、州、县书院均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大、中、小学堂;选派学生出洋留学等等。 1904年,朝廷审定颁发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重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对整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课程设置、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管理等都作了相当详细的规定。 它将学前教育的“蒙养院”划出学校系统之外,将从小学到大学后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3段6级:初等教育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