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六章 图穷 (第1/2页)
胡铨,四川制置使。 如今老将吴璘致仕,四川那边,能拿得出手的也就一个胡铨了。 好在吴璘吴玠两兄弟这些年经营四川,将那边打造成了铜墙铁壁,加上这几年大宋盛世国力兴盛,金国皇帝完颜雍也明智的选择了防御战略。 所以四川那边,就算只有一个胡铨,也足以守备。 陆游,淮南东路宣抚使。 主掌淮南东路军政大事,坐镇大宋门户,也是陪都建康。 淮南东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样一个封疆大吏,其重要性不比胡铨差。 甚至要更高。 只因淮南东路,历来都是宋金两国战事的最前线,可以说,淮南东路就是整个大宋的咽喉之地。 而安丰军节度使、权兼淮南东路招讨使的辛弃疾,这个归正人,在隆兴北伐中立下大功,这几年也升了起来。 而且官家这位大宋辛青兕一直青睐有加。 屡次升迁,都是文武并封。 而辛弃疾也不负所望,治军治政展现出来的才华,确实是一位罕见的无双儒将。 这三人都是官家重用的主战臣子。 也是为未来的北伐储备的重要人才。 他们出了问题,赵昚焉能不惊。 于是赵昚不防有他,跳进了坑里,吃惊的问道:“这三人怎么了?” 汤思退面无表情,却语重心长,“此三人身居重位,不思为国戍守边疆,却一心钻营,如今更是胆大妄为到勾结临安京官,如此纵然下去,怕是要出大乱啊官家!” 赵昚是真的惊住了,“你说他们勾结临安京官?” 历朝天子,最忌讳臣子的几件事中,功高震主算一件,结党营私算一件。 封疆大吏和京官勾结,勉强算一件。 但如果是执掌一方军力的要位高官和京都权臣勾结,则是天子大忌之事。 远的不说,就南渡之后,建炎三年的苗刘兵变,赵昚知之甚详。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 兵变消息传出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出兵镇压,苗傅和刘正彦见局势失去控制,连忙奉赵构复辟,最后两人被打败,在建康闹市被处决。 苗傅和刘正彦两人,便是地方守将。 两人能发动兵变,自然当时建康的一些权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后来都被肃清,但那一场叛变,还是给了赵构和赵昚巨大的警醒。 是以听到汤思退说胡铨、陆游和辛弃疾勾结临安京官后,赵昚心里一个咯噔,眼里便隐有怒意。 汤思退点头,“正是!” 赵昚惊疑不定,直直的盯着汤思退,“可有证据?” 汤思退顿时做出犹豫状。 赵昚不解,“怎的了,汤相公在忌惮什么?” 汤思退苦笑一声,“臣不知道该不该拿出来。” 赵昚心里一愣,旋即怒道:“拿出来!” 汤思退只好叹了口气,拿出三封密信,“官家,这也仅是单方面的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