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地眼_第40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4节 (第3/4页)

无疑。”叶知秋若有所思说。

    ??“你的意思是说,清军既然得到了九鼎,为什么不用九鼎来号令天下,九鼎是国之重器,失传几千年,重新出现又被大清所到,古人相信天命所归,有九鼎在手更能让天下归心。”薛心柔反应过来。

    ??“对,我就是这样想的,可奇怪的是纵观清朝历史,并没有关于九鼎的记载,如果九鼎落入清朝的手中,为什么对九鼎只字不提呢?”

    ??“若是想用九州鼎让天下归心,最重要的就是民心所望,在扬州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八十万,大清此举早已失了民心,可见大清得到九鼎之后,根本没有想过利用这件国之重器。”叶九卿说。

    ??“爸,您说的挺有道理,扬州十日之后,清兵还有嘉定三屠的暴行,由此可见大清根本没有想靠得民心得天下。”

    ??“所以我才说,九鼎应该不在关内,否则的话,怎么也该有风闻传出来。”沈不悔说。

    ??“姐,你是说,大清在得到九鼎后,秘密运回了关外。”

    ??“那就奇怪了,大清不可能不知道九鼎的重要,干嘛要把九鼎重见天日的事秘而不宣呢?”宫爵喃喃自语。

    ??我听完这些后,一直默不作声,望着青铜宫外的尸骸沉默了良久。

    ??“你在想什么?”叶九卿走到我身边问。

    ??我眉头微微一皱,疑惑不解的回答:“八十万,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清兵攻破扬州城之后,为什么要对一些毫无反抗之力的居民大开杀戒呢……”

    ??第711章 掩人耳目

    ??“虽说成王败寇,疆场生死与人无尤,但是屠戮平民而且还如此惨绝人寰,的确有些说不过去。”宫爵也有些想不明白。

    ??“清军入关时最开始只是看到中原混战,仅仅想要抢掠城池,并没有问鼎中原之意,要知道大清虽然在当时强大,可中原毕竟疆域辽阔,真要打起来清军完全没有胜算,其他不说,当时吴三桂若不降清,引清军入关的话,估计清军连山海关都过不了。”叶知秋说。

    ??“的确也是,即便后来大清入主中原后,最开始也没有想过长治久安,顺治帝还下诏给后世君王,说江山能守就守,守不住便放弃返回关外,可见那个时候大清自己都没想过坐稳江山。”薛心柔点点头说。“因此在清初,入关的八旗军除了征伐之外,做的最多的便是把从中原搜刮的财富大量运往关外。”

    ??“既然是这样,岂不是很矛盾,一方面担心江山不稳,另一方面又大肆屠城,如此骇人听闻的杀戮一旦激起民怨,就大清入关那点兵力,估计会在很短的时间被围剿。”叶九卿说。

    ??“所以我才奇怪,清军长途跋涉才入关,而且当时中原混战不断,局势不明,一旦这些势力联合起来,清军完全无法抵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清军能不惜担负天怒人怨的威胁,在扬州大开杀戒呢?”我说。

    ??“关于扬州十日的原因后世的史学家也有过研究。”沈不悔对这方面最为熟悉,她对我们说。“满清入关之初,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矛盾、取消苛捐杂税的措施,使沿途百姓多未进行抵抗,像扬州十日这样的事绝无仅有,至于原因至今也众说纷纭。”

    ??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前明降臣孙之獬因自己受到同僚排挤,向多尔衮建议重新采取剃发易服之策,多尔衮认为此时已占领北京,大势已定,便采纳了这个建议。

    ??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强令汉人剃发易服,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满清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满洲之制,而此时恰逢兵临扬州,扬州人在史可法领导下对清朝的攻击下的顽强抵抗,惹恼了统帅多铎亲王。”叶知秋在旁边补充。“很多人史学家认为,清军在扬州屠城有威慑之意。”

    ??“易服令虽然只是对着装要求和限制,但在统治层面上,这是满清要求汉人无条件的臣服,用这样的方法来试探汉人反抗的决心到底有多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