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节 (第4/4页)
纷落下,好似下了场黄金雨。 他并非乱打,心中默默衡量,计算出拳时力道波及的距离。“须臾劲”简单来说,就是在力竭势尽时生出气力。所以,力竭时身体是什么状况,势尽时是什么距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着主干打出数拳后,楚天已测出最佳练拳位置,距主干两尺有余,大约相当于臂长和肩宽的总和,正是他出拳时力竭势尽的位置。要发挥最大力度,可转身出拳,因此要把肩宽给算进去。 站在那个位置,楚天身体右侧,右拳后收蓄力后猛然击出,劲道十足、势快力猛,仿佛上紧的发条脱离手掌。开始拳力很猛,耳畔都响起呼呼风声,可随着手臂自曲到伸,势头从强变弱,纵侧身助力,依然达到极限,打在树干上力道全无,甚至连最细小的枝条都没有丝毫抖动。 楚天回想光头壮汉施展时的动作,仔细校正方向、角度、蓄势后,猛的再出一拳,主干巍然不动,唯一根细而轻的枝头懒洋洋抖了抖,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还不行!楚天继续出拳。 汗挥如雨,拳舞似风,很快过了一个时辰,晌午将至,太阳陡然变得火辣起来。此时楚天每一拳打出,枝条都是一阵乱颤,比起先前显然强了太多。但他的眉头依然紧皱,据武学上说,一拳打出要有种隔山打牛的感觉,像轰在主干上,应该能击木如酥、粉碎内部、消除生机才对,可现在他的拳法显然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楚天取出记载“须臾劲”的黄绿色玉简,重新观看示范。这一次他看得非常认真,注意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节。 原先并无不同,但当光头壮汉和黑衣人绝胜负的一瞬间,壮汉面临对手的凌厉攻击,并不慌乱,沉稳心神,直待攻击即将临身之际,手臂陡然粗壮几分,旋即瞬间压缩,似乎霎时间缩小数毫米,维持这种状态直到拳指相交,才猛的恢复原状,好像被挤压的弹簧突然弹出。 收回玉简,楚天眼瞳亮晶晶的,若有所悟。压缩肌肉应当是储存力量的过程,唯有从极致的收缩瞬间爆发,方能达到所谓力竭生新力、势尽造威势的效果。壮汉正是靠着这种突兀的爆发,才能反败为胜,瞬间灭杀强敌。 搞清问题所在后,楚天运转体内元气灌注右臂,一股疼痛传来,疼的他龇牙咧嘴,这还是淬体后的反应。若是未经过淬体环节,恐怕光这一下就能让他晕倒,严重的话,重伤、残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经过一番适应后,四天的苦修终是发挥效果,他适应了疼痛,成功完成压缩肌肉环节。 “呼。” 用上压缩肌肉的领悟,楚天再出一拳,主干颤动,茂密树枝一阵乱晃,跌落无数黄叶。这一拳已经达到之前在近处出拳的水准,可此招楚天乃是站在测量过的力竭位置发出。不得不说,此番感悟,成效惊人。 “还差点。”楚天喃喃自语。目前他只能在不动时保持收缩,一动起来就不行了,肌肉会不自觉的松弛,辛苦蓄好的气力,仿佛气球漏气,待击中目标,力道实际上要削弱大半。 就这样,楚天连连蓄力出拳,他就是这个不服输的性子。一根筋或许是贬义词,但对奋斗在武道上的人绝非如此,对有志的武者来说,坚持和韧性无疑是最大的赞美。 练武无时日,转眼已到容易困乏的秋日午后,族中大部分人都闭门不出,或靠椅打盹,或伏案小寐,或者干脆上床拥被而眠。例外的唯有愈显火热的艳阳、愈加勤奋的楚天。 又是数小时过去,楚天逐渐掌握了其中的窍门。收缩要适度,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是过重,肌肉被压制太狠,哪里还有余力爆发。反之则起不到压缩效果,跟普通打拳无异。关键在于把握一种平衡。 要掌握这种平衡,说来容易做来难。普通人非长期练习不能掌握,若换作一些只具蛮力的莽撞之辈,甚至一辈子都领会不到这个诀窍。这种事无疑需要资质和天赋。 楚天在修炼武学上的天赋算是不错,可就算如此,要把此功练入门也至少需要近半月功夫,但是此时他身上出现一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