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四百三十五章 日本疯狂造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五章 日本疯狂造舰 (第3/3页)


  之前日本政府为了筹措财源,已经开征酒税、提高所得税和营业税,并暂时停止对内偿还国债,在如此窘迫的财政条件下,还要实施如此浩大的海军扩充,实在是日本所无力承担的。
  这可不是浩大一点半点,而是浩大浩大再浩大的造舰计划,李安生真想不通,日本国会为什么不马上否决。
  不过,他还真是希望日本能够立即通过这个无比庞大的造舰计划,从此以后,日本就能开始轰轰烈烈的造舰大跃进,日本人民从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目前日本正在极力的争取大借外债,借债好啊,尤其是在日本急需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只怕是高利贷它都敢借。
  将大量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海军军备竞赛,而不是改善日益走入困局的国内经济,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好事情。
  李安生感到无比好笑,日本人果然都是脑残,看到中国开始挑战他们海上的地位,就发了疯似的大肆造舰,甚至本身并没有这个能力,明知道这么做会极大的摧残日本的经济正常化,但是他们依然饮鸩止渴。
  他也搞不明白,造了这么多战舰,难道都能开上岸来,攻城掠地吗?
  如果日本将财政预算分一部分到陆军上头,说不定李安生还要顾忌几分,但是现在日本陆军并没有得到太多实质性的好处,这就是日本的失策之处。
  日本犯这个错误不是一次两次,只是因为运气使然,没有得到恶果罢了。
  日俄战争之后,虽然日本没有得到战争赔款,但仍然不顾财政困难,强行确立了扶植战争产业的国策。
  当时日本的贸易结构是,向美国出口生丝,向中国及朝鲜出口棉纱和棉布;从印度和美国进口原棉,从英国、德国、美国进口钢铁和机械。
  日俄战争后,日本生丝出口增加,控制了美国市场。新建的六大纺织公司则垄断了对中国的棉布和棉纱出口。日俄战争前刚刚开始建设的重工业也得到了急剧发展。
  在演变成消耗战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深受生产不足之苦,使政府痛感扶植和利用民间重工业的必要性。在陆海军和铁道院的资助下,继私立的住友铸钢厂之后,相继建立了神户炼钢、日本钢管等私营钢铁厂。
  眼下日本不但重工业遭受重创,就连轻纺工业,也因为之前的失策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美国市场的生丝份额逐年给中国分享,甚至急剧恶化,中国的棉花、棉布与棉纱不但迅速的在争夺本土市场,还在高端产品的出口上完全的压过了日本与英国。
  这就是日本前几年太过轻视中国的下场,以为在轻纺行业上可以高枕无忧,凭借着朝鲜与中国市场,能够像英国一样,轻松获得大量的利润,从而走重工业道路,谁知道现在轻纺工业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全面败下阵来。
  去年日本的钢铁总产量才360多万吨,而中国光是粗钢产量在明年就要超过480万吨,生铁就更加的吓死日本钢铁行业。
  国比国气死国,日本目前需要进口大量的钢铁,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国购买。
  他们不买不行,中国钢铁运输成本低,价格便宜,价廉物美。
  就好比中国的棉纱、棉布等产品,同样价廉物美,日本政府设置了贸易壁垒,才使得中国的这一经济侵略没有得以成功,但是日本依然在大量进口中国的棉种,这是毫无办法的事情。
  日本一直在想尽办法,想要破坏中国目前的这种发展势头,比如到处寻找扶持代言人。
  段祺瑞也是日本的首要考察目标之一,可是,让他们遗憾的是,眼下的中国,居然没有人愿意跳出来与李安生对着干。
  随着段祺瑞收回辞呈,以高姿态重新屹立于中国政坛,执掌国务院,中国的政局正式宣告进入了“李安生时代”。
  这对日本来说很危险,李安生具备相当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中俄战争便是个证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