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四百一十三章 海军军备竞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三章 海军军备竞赛 (第2/4页)

以定为“伊势”级。
  可是,给李安生这么一刺激,日本这么一激动,“伊势”级没了,依然还是坑爹的“扶桑”级的三号与四号舰,依然延续了“扶桑”级的坑爹。
  日本鬼子太过的激进,六个连装主炮塔都装在船身的中线,舰桥前面布置两个炮塔,采取背负式,第三炮塔布置在舰桥后第一烟囱及第二烟囱之中,炮口向后(后来废止第一烟囱,第三炮塔改成向前),第四炮塔布置在第二烟囱和后部舰桥之间,炮口向后。第五和第六炮塔则布置在后部舰桥之后,也采用背负式布置法.因为主炮数目高达十二门,所以“扶桑”号从外观看起来就十分雄伟,为当时最重武装的舰只。但是其设计亦有所不足,锅炉舱室与第3第4炮塔配置太接近的结果,就是在后来近代化改装时增设锅炉相当困难,为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战舰中最速度慢.另外其占舰身全长一半的中弹高危区(弹药库等)为防御上的弱点.第3第4炮塔不恰当的主炮塔配置,在齐射时其爆风会扫荡整个舰体等多个问题。
  在1910年的日本造舰计划中,“扶桑”级战舰原本要建造8艘,由于预算被删减,只完成了“扶桑”号及“山城”号的预算,而现在则追加了两艘三号舰与四号舰。
  李安生真的很期待,日本能够咬咬牙,天皇一天只吃一顿饭之类,让“扶桑”级战列舰一股脑的出现八艘好了。
  其实日本明知道“扶桑”级有着重大缺陷,对“伊势”级的改进也很有限,但是,受到世界整体海军进程的影响,日本不得不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从1909年到1911年,搭载5座双联装14英寸炮的“纽约”级战列舰和搭载三联装炮塔的“内华达”级战列舰陆续出现在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中,英国海军则在建造搭载5座双联13.5英寸炮的“英王乔治五世”级和“铁公爵”级战列舰。各国的战列舰都出现了大型化、航速增加、主炮强化的趋势。
  中国除了订造两艘战列巡洋舰,居然与德国合作,吸取了美国技术,开工建造了两艘采用3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这对日本来说是不亚于一场大地震的震动。
  根据情报显示,日本正在谋求向英国寻求技术支持,甚至属意于英国正在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
  这很好,如果日本真的寻求订造“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外销型号,那么对于日本的战舰国产化道路,将又是一大阻碍。
  英国与日本是同盟,很有可能会允许日本订造“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同级舰,英国也很乐意专门为日本进行重新设计改动。
  为了刺激日本,李安生甚至授意海军部,传出了正在设计下一级战列巡洋舰,甚至是下一级战列舰的消息,甚至故意传到了日本高层的耳中。
  中国的下一级战列巡洋舰必定也是380毫米口径舰炮,这是毫无疑问的,而日本该何去何从?
  日本海军的另一个大敌,或者说真正的大敌——美国,从第一级搭载14英寸主炮的“纽约”级战列舰起,美国海军以平均每年两艘的速度建造新舰:“内华达”级2艘(1911年计划),“宾夕法尼亚”级2艘(1912-1913年计划),“新墨西哥”级3艘(1914年计划),甚至,美国已经提出了1915年的预算。
  日本海军想以“质的凌驾”弥补“量的不足”。然而只凭借多搭载主炮的方式来与美国海军抗衡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加上中国的刺激,日本海军开始探讨将战舰主炮再度升级的计划。
  程璧光坐在茶楼的静室中,依然会将眼光不时的穿过窗户落到了“华山”与“泰山”两艘巨舰的身上,内心带着浓重的满足感。
  有了这两艘战舰,一时之间,连日本都不敢大声说话。
  信奉海上快速打击的日本,同样对这两艘具备快速打击能力的战舰忌惮无比,程璧光真的很佩服李安生的高瞻远瞩,如果是两艘战列舰,日本虽然忌惮,却不会忌惮到这个地步。
  日本海军现有的舰龄不满8年的主力舰,除了半无畏级的战列舰“萨摩”号、“安艺”号、“河内”号 、“摄津”号,大型巡洋舰“鞍马”号、“伊吹”号。舰龄超过8年的有大型巡洋舰“生驹”号 、战列舰“香取”号、“鹿岛”号、“三笠”号、“肥前”号、“朝日”号、“敷岛”号。
  日本海军目前面临着这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