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三百七十四章 蒙古兄弟的款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四章 蒙古兄弟的款待 (第2/3页)

怕地方财政完全无法满足基本所需,要是和平时期,或许还没有关系,可是如今是地方都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无论是地方政务还是基础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这就是袁世凯比较悲哀的地方,他对不识时务坑害他名声的唐绍仪内阁是越来越不满意。
  如今李安生主动提出实行分税制,倒是让他喜出望外,既然对方能在他面前提出来,那么必定说明一点,这是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李安生拿出了一本薄薄的册子,大概就是所谓的分税制草案了。
  “……省收入者,有营业税、土地税(由县市分得15%-45%)、房屋税(由县分得15%-30%)、遗产税(由中央分得15%)、所得税(由中央分得10%-20%);院辖市收入者,有土地税、房屋税、营业税、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行为取缔税、所得税(由中央分得20%-30%)、遗产税(由中央分得25%);县级或省辖市收入者,有土地税、房屋税、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行为取缔税、所得税(由中央分得20%-30%)、遗产税(由中央分得25%)、营业税(由省分得30%)。……”
  袁世凯粗略的看了一段,这才明白,李安生是打算不搞什么一刀切,而是根据中央与地方所需,合理的安排分税。
  要是不合理,只怕地方都敢截留国税部分,甚至是直接将国税部分偷偷地转移到地税部分。
  语气倒是引起不堪甚至是内战,倒不如将税彻底分了,国税归国税,地税归地税,然后国税与地税中的部分,由中央与地方分享。
  这个就看各个地方的情形,无论如何,地方还是能够避免全盘给中央卷走大部分,余下的自身发展满足不了的情形,中央也不会分的太少,或者太多。
  袁世凯眼光毒辣,一看就知道,基本上中央跟地方是皆大欢喜,只是对东北这样的农业税大户,两江这样的工商税大户有些不公平。
  怪不得李安生提出由东北直接拨款给北洋海军,两江直接拨款给南洋海军,如此一来,就大家都不吃亏,省的争来吵去。
  他不住的翻看着这本小册子,脑子里头反复思量,心里是认同的,但也要防一脚,李安生有没有设置什么陷阱。
  众人都席地而坐,远处都是零零落落的蒙古包,牧民在烤着黄羊,火架上发出滋滋的声音,柴火哔哔啵啵,不时的有羊油滴到火中,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
  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锡良作为主人,亲自用银刀在烤架上的黄羊上头,用刀子轻轻的划出道道,不时的有血丝渗出来。
  在场有很多南方来的朋友,故而,他也撒上些南方才有的香料,也略微的烤熟一些。
  礼仪复古,却不必拘泥太多,这是李安生的提议。
  包括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古之风,同样如此,不必太过拘泥。
  现在流行穿汉服,那种大汉全盛时期的汉服,也只是作为节日时的盛装,平日里民国还是推广中山装与西装。
  古代便有胡服骑射,宽袍大袖已经给时代淘汰,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不过,李安生还是让人根据汉服加以改动,设计出了几款能够在正式场合穿戴的常服,仿汉仿唐皆有,不过特点都是去除了宽袍大袖的弊病,使得日常起居穿着,尽量能够舒服些。
  锡良存心将蒙古族招待客人最为古典的礼仪呈现,以宣示蒙古族乃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密不可分的一员。
  每位客人的面前都摆着奶豆腐,奶皮,新鲜的乳酪,奶油拌炒米,都用银碗盛着,由于制造工艺、包装以及运输,还有冰箱等家用电器的逐步应用,使得内外蒙的奶制品开始成为了一项稳定的经济收入。
  尤其是冰柜与冰箱,这个时代在欧美也没有普及,只是一部分阶层才拥有这种家用电器。
  蒙古人最忌讳的是将自家牲畜的乳汁卖掉,认为这是一种标志贫穷的耻辱,不过牛羊奶制成奶粉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