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三章 以命搏命 (第3/3页)
时不时的就去扔几个炸弹,炮弹什么。 自从调来了一批迫击炮,并且培养出一批勉强合格的炮手之后,守军的处境就好了许多,在锡良的调动下,士气一直给保持着,没有低落下来。 夜幕低垂的时候,篝火闪动,但是悲凉的气氛开始弥漫,每家每户都有亲人或是认识的人伤亡,这让他们难以接受,可是,这就是战争啊,不接受也得接受。 “岁月无情的轧过我们的青春,呼啸而去,留下一路烟尘。当渐渐荒凉,一切一切开始在尘土中安睡。可是,尘土下掩藏了多少灵魂的印记?连永恒都会变为虚无,灰飞烟灭,包括万物,神灵,信仰。最终世界只剩下废墟之时,那些灵魂的印记必将凸显出来,这将会是天国的希望。重生,天国从虚无的本原。” 卓乌兰手中捧着一本杂志,轻轻的诵读着一首小诗,或者说只能算一段感悟。 这些天的作战,让她们学到了许多军事知识,这让她很兴奋,哪怕是挖战壕,构建工事,她也是乐此不疲,她虽然是个女人,但她希望能够撑起另外半片天。 锡良大人的铁杆盟友,东三省总督李安生在全国呼吁,解放妇女同胞的各种权利,提高妇女的地位,甚至还鼓励妇女工作,参加选举。 李安生一直在推动着迫害妇女的各种封建陋习,比如缠小脚什么的,还想着要推动立法,甚至在东北各地颁布了政令,严禁缠小脚等陋习,严禁迫害妇女,还有提高妇女地位的种种举措。 她手上捧的这本杂志,上头就有李安生关于提高妇女地位的文章,她细细看了,觉得很有意思。 她忽然有了个想法,那就是等不打仗了,也在唐努乌梁海办一份报纸或是杂志,专门介绍唐努乌梁海的情况,用汉字跟蒙古字两种字体印刷,让蒙古人也能看的懂,让中国其他地方的人能多点了解唐努乌梁海,了解这片土地的人民。 比如说,了解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浴血奋战过,守卫这片土地,因为,这里是中国的国土,而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她捧着杂志,浮想联翩起来。 唐努乌梁海人民在逐渐的发生改变,他们忽然发现,死亡的阴影原来也并不是那么的可怕,他们习惯了,接受了亲人的离去,擦干净眼泪,继续战斗。 锡良大人颁布了各种法令,许多政策,都是为了让唐努乌梁海人民过上幸福的好日子的。 为了这份希望,他们选择了战斗,选择了牺牲。 战争还在延续,夜幕已经降临,可是,他们心如钢铁,丝毫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专心致志的学着保养枪支,明天,他们将用这些宝贝来杀敌。 与此同时,在赤塔方向,战事却并没有因为夜幕的降临而戛然而止,而是继续的拼杀,相当的激烈。 赤塔被从东西两个方向切断之后,赤塔的守军就无比的恐慌,而赶来的援军,由基米扬中将率领的二十五个师的兵力,终于开始稳定了他们的情绪。 基米扬也迅速的率军扑了出来,想要打通西伯利亚大铁路。 俄军最好的办法,是背靠着伊尔库兹克战场,依托赤塔筑垒地域消耗中国军队的兵力,而基米扬选择了扑出来在铁路沿线作战,这说不清是好还是不好。 这固然能够迅速的解决眼前的危机,但是,却有些不计伤亡的意思。 他所统率的二十五个师兵力,其实并不靠谱,这其中最起码有超过半数是新丁,只是接受了初步的训练。 这回俄军可是动员了超过五十万的农民与矿工,无业游民,这些人都将成为补充兵力,也就是说,炮灰。 这些人在战场上的作用,无非是消耗中国军队的弹药而已,以命搏命。 俄军是打算用人海战术,来淹没中国军队的阵地,淹没中国的国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