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德国必胜论 (第3/4页)
日本那种畸形的国度而言,意义就很不一般。 如果真的帮助东北实现工业化,那么财政收入也许就能够迅速增长,或许能够跟日本比拟。 日本去年的财政收入突破了两亿两银子——当然包括了中国的赔款,在李安生看来,要超过日本其实非常简单。 “为了东北粮食,将来日本很有可能会对我国开战,那么东北的粮食,将会价格陡增。我认为,德国还是实行粮食战略储备的好。” 李安生继续开始忽悠,是啊,日本跟俄国都是无法容忍东北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一个强大的中国非常让他们警戒,战争是早晚的事情。 威廉二世也赞同这种观点,尤其是日本,那种畸形发展的国家,早晚会成为对外侵略的国家。 东北是日俄的势力范围,他们绝对不会放任东北的强大。 这么看来,将来的确很有可能在东北发生战争,似乎,粮食价格的确会猛增。 “德国的确应该储备粮食,你的东北振兴计划,我们会认真考虑。但是,特使先生,你真的确定要在英国订造战舰吗?不继续向德国订造?” 其实德国的船厂并没有太过宽裕的容量,威廉二世的兴趣也不是太浓,他只是不甘心订单落在英国手中。 “说到底,我国还是准备走自造战舰的道路,我们需要技术,需要从英国战舰上头找到借鉴,当然,我们也需要他们的技术。我承认,德国的蒸汽轮机技术已经超过了英国,在舰炮、燃油锅炉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但是,我同样需要来自英国的技术参考。如果贵国愿意提供更多的技术的话,我会考虑在明年订造战列舰。我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所以,我需要更大口径的主炮,比如日本人刚在英国订造的巨舰,我猜测主炮口径达到了14英寸。” 威廉二世颇有不悦,提高了声音说道:“难道,特使先生认为,我们德国的战舰不如英国战舰?” 李安生接连摇头,说道:“不不,恰恰相反,我认为德国的战舰更加属于精品,生存能力远强于英国战舰,只是在主炮上面的步伐跨越的太小了些。” 其实今年以来,德国的主炮技术又有了提升,305毫米口径50倍径的主炮射速快射程远,重量也轻,威力也相当不俗,考虑生存能力的话,李安生还是情愿选择德国战舰。 “正因为德国战舰是以英国海军为假想敌,才使得在造舰技术上不断进步,超过了英国。如果假以时日,我敢断定,英国的舰队在海上将会完全不敢与德国海军抗衡。只是,这需要时间,我相信,只要给德国十年时间,能够硬生生拖垮英国。” 威廉二世顿时来了兴致,连忙问道:“这是真的吗?特使先生,你的论调似乎很新颖,为什么给德国十年的时间,就能拖垮英国?” “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期就已经隐含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以后英国就在经济发展上显露出疲态。尽管绝对实力上头,德国与美国还没有完全超越,但对于英国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领先的发展速度,绝对的落后是迟早的事情。” 威廉二世做出了请的手势,希望李安生继续谈下去,翻译似乎开始出汗,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幸好李安生突击学习了一点德语,还能够夹杂着一些半生不熟的德语来谈话。 “在德国面前,我认为,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但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手工业者也依然具有很大的份额。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即便是英国发明的先进技术,也因工业界的保守思想而没有发生积极作用。可以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经济制度的创新机制,它们并没有跟在英国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接受了现代化的思想精髓,采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新兴产业。反观英国,还在孜孜不倦的向中国,向全世界倾销他们的棉纺织品,真是可笑。” 说到英国的棉纺织品倾销,李安生似乎很愤慨。 而威廉二世则插了句玩笑话,“对了,英国似乎还在全世界进行他们那贼头贼脑的鸦片贸易,这伙混蛋,他们当年对贵国可真是祸害不浅。” 李安生哈哈大笑起来,继续说道:“是啊,可悲的是,英国更加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到1870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虽然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展,英国仍能保持经济的低速发展,但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减少了。当然对于像英国这样已经形成工业化规模的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加困难。但当时的情况是,哪个国家在新兴工业部门占据优势,它就可以开拓新兴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由于惯性力量,造成英国在新兴产业的研发方面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因此英国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