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飞机厂 (第1/3页)
“安生,这种暴力事件越少越好,将来只会成为争相仿效的恶行。要是举国上下,都不寻求正当途径解决问题,而是直接打打杀杀,恐怖威胁,终究不是正道啊。” 程德全秘密赶到了上海,与李安生商讨对策。 这些时日,因为长兴岛常关以及沙逊洋行等事情,跟英国人的关系跌入谷底,甚至有动武的态势,程德全也是急在心头。 “按照目前英国在华军事实力,根本就打不起仗来,小规模冲突或者有,但绝对不会大打,所以,还请程公放心。” 程德全赶到上海的时候,刚好是火烧英国巡捕房事件发生,李安生也顾不上其他,连忙向程德全解释。 “恐怖袭击可一不可二,不可成为主要手段。若是长此以往,只会给洋人以恶劣印象,不敢与我们正当交往。” 的确,后世的西方世界对于那些恐怖国家还是很痛恨的,铁拳政权一个个的被瓦解。 李安生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在这个时代建立极权政治,但是,只有让列强畏惧中国,才能够震慑对方,不敢肆意欺凌。 这个时代与后世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就是比谁更凶残,谁更加的不顾一切。 总不见得,让你们在中国剥削掠夺,欺压中国人民,还要将你们奉为上宾,丝毫不敢得罪? 外务部不敢得罪,或许你们去叫嚣去交涉,多有妥协,但老子在江苏,就是不理睬。 若是日本人在上海闹事,说不定他还会慎重对待,不会如此决绝。 你英国佬虚弱的本质又不是没有认清,在华的势力也是薄弱的可怜,根本就没有能力独自向中国发起战争,为什么要来迁就你们? 李安生将每一条分析都详细的向程德全解释,希望得到对方的全力支持。 “这次也是一个试探,看看英国人到底会有什么反应,摸到了他们的底线,今后万事就有个底。比之前几年的互斗事件,这次是对方吃亏,看看他们准备如何处置。” 1905年十一月,因上海英国副领事无故判押华人官眷,并唆使印度巡捕打伤差役,激起民愤,引起互斗,结果3名印度巡捕、3名英国人被打伤;12名华人被杀,引起外交事件。 当时的两江总督周馥赴上海查办,组织会审公堂审理。他一面缉拿肇事人犯,安抚中外受害之家,一面将应撤副领事、应征西巡捕两事移交外务部处理,最后也是略微向对方妥协而平息事件。 那次英国人之所以老实,实际上还是他们理亏,而且还占了便宜,打死了12名华人,只不过有几名巡捕受伤而已。 这次同样是你们英国人理亏在先,但是吃了大亏,巡捕被打死了十几个,巡捕房烧掉了两间,而且还遭受了羞辱,撒兴被吊死在大庭广众之下,工部局的颜面何在? “这次朱尔典并没有态度强硬,反而是上海的英国在华舰队司令温思乐极力主张动武,看来英国人的态度并不一致。如果能够解决温思乐这个麻烦,换做朱尔典,说不定事情能够和平解决。” 这次程德全秘密赶来上海,主要也是想要看看江南制造局的新枪与新火炮。 李安生重整江南制造局的速度很快,在大棒加金元的政策下,上下效率都很高,使得订购的新机器尽数安装完毕,并且积极调试。 除了钢铁厂暂时还无法投用新设备,其他的很快就能够生产,而样枪也试制完毕,发往新军第九镇试用。 正如李安生所说的,新式“上海造”步枪要是性能优良,能够达到欧美一流水平,那么对于整个中国新军的影响将是相当重大的,只是产量要保证。 要是年产量基本上能够满足自身需求,那么意义更为重大。 汉阳造与其他兵工厂制造的步枪之所以无法一统新军江山,就是因为产量问题。 国产步枪没有外购步枪好用,经久耐用,保养与维修都不易,要是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将来对于新军对外作战时的后勤相当重要。 制造局内,徐绍桢仔细的把玩着刚刚试制出来的“上海造”,久久没有说话。 “这是用旧式设备生产的,若是用新的生产线生产,质量只会更好,产量也能保证。等到今年生产稳定,明年的产量基本能够保证在八千到一万支之间,而后年则能翻倍。” 一家成熟的国家兵工厂,每年所出产的光是步枪,最起码要在三万六到六万支之间,而在战时,则要迅速提升三倍到四倍的生产效能,江南制造局暂时还远远无法达到这个地步。 但是将来两三万支步枪的年产量还是要保证的,基本能够满足正规军所需。 汉阳兵工厂如今要是满负荷运转的话能够年产毛瑟1888步枪——改进后的型号,一万七千余支,只是由于质量并不完全能与外国洋枪抗衡,所以没有开足马力生产,只是逐渐的小批量供应给新军。 不过,汉阳造基本上已经流传到了全国,泛滥成灾。 李安生笑着说道:“德国的毛瑟1888再怎么改进,也已经是一款淘汰步枪。汉阳兵工厂的产量要逐渐降下来,枪支用途也逐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