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二百一十五章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税务部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税务部队 (第2/3页)

龙江新军混成协的时候,也是这么为难,幸好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吉林陆军讲武堂就在二十三镇驻地直接开办,教员直接从黑龙江陆军讲武堂借来。
  新军中军官的问题,李安生从黑龙江借调几个尖子,用老手来带新手,通过陆军讲武堂以及速成班等途径迅速催生。
  跟李持国与谢垢讨军官这个主意是云飞扬想出来的,用来试探这两位新近升任协统的家伙到底对他忠心不忠心。
  要是他们心中还向着朝廷,不顾忌他李安生,必然会提拔私人。
  虽然扩编为两个协,但是军官还是够的,因为之前各级军官全是正副配备,随时应对升格为镇,这才没有导致军官出现短缺。
  不过,幸运的是,李持国跟谢垢都经受住了考验,知道千疮百孔的朝廷还是靠不住的,虽然给他们升了官,想要拉拢他们,但是他们还是认定了要跟李安生干一番事业。
  李安生在吉林,他们在黑龙江,互相声援,将来未必没有机会当一方强豪,他们很看好李安生的前程。
  新军第二十三镇的官兵也看到了希望,至少,在李安生成为他们的统制之后,他们的状况改善了许多。
  欠饷一次性发清,武器装备也不再是那些老旧的杂牌货,军装都是从奉天整火车皮的运过来。
  有了徐世昌的一路绿灯,新军第二十三镇立即享受了与新军第二十镇一样的待遇。
  至于后续满编需要的枪支火炮,都是徐世昌直接拨给银两,由李安生自行购买,这已经算是了不得的恩惠了。
  枪支与火炮都是李安生在黑龙江的兵工厂造的,因为这个,使得兵工厂也遇到了一次发展的良机。
  李吉祥在美国创办的分公司到奉天办了洋行,顺便将东北所有在编军队的武器装备订单拿下了一大半,没说的,便宜实惠,徐世昌也想省点银子。
  硬件的提高,薪饷的优厚,使得军心迅速稳定下来,训练也迅速开展起来,整个二十三镇立即气象一新。
  有了李安生摆在军营门口的那口棺材,新军上下也是卯足了劲,想要效仿黑龙江新军混成协,给老毛子来点狠的。
  黑龙江新军混成协所打的几次经典战斗,都被列入了军营的战例科目,许多军官都耳熟能详,不仅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更是受到了鼓舞。
  “这回咱们要自己办海关,新军训练归训练,也要出上份力。海关还没有缉私警力,就由我们新军代劳。所有从海关得到的税收,都将提出一部分,作为新军上下的福利。”
  李安生看着已经能够列着方阵,勉强有些军容的新军将士,意气风发,这可是一镇兵马的架子,赶紧编练完毕,加以整训,他日就是他争霸东北的坚实后盾。
  “下面,我宣布今后新军的各项福利……”
  黑龙江新军为何战斗力强大,就是因为恰当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优厚的福利。
  将这些都复制到新军第二十三镇来,也是驾轻就熟,他本来就是滨江关道的道台,拥有对治下的民政大权,自然能够加以配合。
  这就是又掌军,又主政的好处,为什么大清末期频频出现督抚争权,就是因为军政合一的大权在握让人无法放手。
  新军将士们无比兴奋,脸上都带着喜色,经过裁汰与整训,留下来的都是合格的兵员,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愿意培养人才,使得李安生迅速的被他们所接受,如今又有优厚的福利待遇,自然是干劲十足。
  这些福利待遇而且还是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所特许的,只要李安生能够成功的办起海关,成功的将税权从老毛子那里抢回来,他们的福利就能一直保持。
  新军将士们也从各个渠道得知了李安生对于税权自主的决心与手段,自然盼着能够收到效果。
  李安生刚刚被徐世昌获准宣布松花江对各国开放,并在哈尔滨、三姓、拉哈苏苏设立海关,开征关税。
  哈尔滨关负责中东铁路上的报关、查验、征税等海关业务,但业务大部分在绥芬河和满洲里两个分关办理,这个早在去年的几场仗打下来就奠定了基础。
  哈尔滨关的另一个主要业务是在松花江上,负责江道治理及港务、船务管理的一些事宜;还有一个业务是管理哈尔滨及边关的邮政事宜。
  强硬取缔水利会,固然使得双方矛盾激化,但是霍尔瓦特也是无计可施,毕竟李安生占着理,援引国际法,连各国驻哈尔滨领事都保持了沉默。
  沙俄插足满洲,独占哈尔滨,引起列强垂涎,并与之激烈争夺。德国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所需建材的输出国。1901年德国捷足先登,输出资本在哈尔滨兴办产业,分享殖民利益。1904年后,英、法、日本、意大利及其它一些国家也纷纷向哈尔滨移居侨民,输出资本,开办产业,欲夺占一席之地。
  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无视沙俄的“行政权”,不向沙俄纳税。
  他们乐得沙俄中东铁路局与滨江关道互相扯皮,他们从中逃税漏税。
  有了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