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起发财如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起发财如何? (第1/3页)

钞票发行出来,是用来流通使用与结算、支付的,自然要与人发生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到处都是钞票。
  即便是白银本位的大清,银元遍地,依然有许多的纸钞。
  朝廷一直想要改革币制,除了逐步转变为金本位,统一币制,最重要的就是要推广纸钞。
  袁世凯也支持一些力主革新的政府官员上奏朝廷,引进西方先进的印钞技术,在中国发行纸币,以适应如今的经济需要,此时中国工商业已获初步发展,国内外贸易日益增多,中国旧式银元、银两和朝廷印发的老式钞票,已不能适应当时流通领域的需要。
  钞票使用的主体是人,所以,钞票的信誉也很重要,能够尽快为民间接受的钞票才是最恰当的钞票。
  除朝廷印发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之外,官私银钱行号和私营银钱店也在印发钞票。
  朝廷印钞既要防止民间伪造,又无技术措施,只好在票面上加盖官府印鉴,用以保证信誉和增强可靠性,与此同时,还制定了维护钞票信誉的法律,通过对伪造者和揭发报官者进行惩罚和奖励的法律条款,来防止和制裁伪造者,以保证钞票的流通和信誉。
  相比洋鬼子的钞票采用先进的近代印刷技术,图画精美、印制精良,官方钞票防伪措施的低下使得百姓都乐于接受外国银行钞票。
  这是无可奈何的,百姓都很现实,钞票的流通与信誉直接决定了钞票的生命力,而黑龙江两家银行的钞票,哼哼,袁世凯都恨不得大笑一场,不识字的老百姓只要摸摸纸闻闻味道,看看那惟妙惟肖洋鬼子都印刷不出的肖像,就能放心的使用这些钞票,怪不得这两年东北铺天盖地的都是这些钞票。
  私营银钱店有钱庄、钱铺、钱店、银号等,业务主要是兑换银钱和印发钱票银票,起着配合制钱和纹银、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
  可是,私人钱庄印发的银钱票,印刷质量更为简单粗糙,票面金额数字多用手书写,缺乏必要的防伪措施,使得当时的币制更加混乱。
  指望这些私营钱庄,甚至是民间商业银行,根本就不管用,无法迅速的壮大起来。
  这两年朝廷下定决心要推行新式纸币,由度支部派员赴日本考察纸币印刷技术,并向朝廷呈交了关于建立官方印刷局的奏摺。奏摺中说:……要知纸币原冀商民利便,实为财政之机关,……东西各国于发行纸币以及一切 簿籍各项官纸,凡有价值者,皆为政府主其权,严防民间之私造……。
  朝廷认识到了危机,要控制财政经济,就必须印发钞票。
  改革币制一时很难,只能慢慢来。
  袁世凯却不一样,他的见识比别人深刻,要是朝廷成立中央银行,发行黑龙江两家银行一样的纸钞,那么,大清就能够迅速的推广官方纸钞,废除其他所有的纸钞,统一币制。
  然后,凭借强大的控制财政经济命脉的功能,中央银行就能够聚敛大笔的财富,顺利的开始改革币制。
  本金、外汇储备、信誉、保证手段等等,对于这种奇妙的钞票来说,都不是问题。
  只是,李安生会乖乖的交出这种钞票的制造方法吗?
  哼,即便交出来,也只能沦为那帮权贵们的敛财工具罢了。
  袁世凯可没有那么傻,这样的好处只有为他掌握,才是真的,现在么,且先留在李安生手中好了。
  “来人,去叫云台(袁克定字),让他亲自去门房看看李安生李大人来了没有,等他们到了,就立即领了过来。哦,还有,李大人随从之人,也好生安置招待,万不可怠慢。”
  袁世凯的眼神有些热切,充满着期待。
  随从们已经有许久没有见到袁大人对一个素不相识之人如此厚待,让自家大公子亲自到门房去守候,就连对方的随从下人都放在心上,委实稀罕。
  要知道,袁大人除了庆亲王奕劻等少数大人物,其他人是并不怎么放在眼里的。
  难道那李二愣还真像民间传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