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婆,快出来看萝卜 (第3/3页)
他们也加快了移民的步伐,把这些土地全占了,要是交接就更加难了,看你南岸怎么说。 “他们这是想要长期占据啊,慌不择路,现在农田都快收获了,还迁移什么?我看全是军户工匠罢了。” “俄兵所占界内均已垦地,亦有在我旗屯旧田垦种,长此以往,想要收回难上加难。不过,倒是也蹊跷,我们这边接二连三的开始收成,小麦大麦亩产可是赶上了嫩江那边,其他苞谷大豆也不差,可江左是怎么了?难道真的是老天也要惩罚他们?” 江东发生的事情姚福升等人也有耳闻,而且从江边就能看到那阵阵的蝗虫飞舞,其他的害虫也是铺天盖地,整个一灾难现场。 由于粮食特大丰收,姚福升心情大好,禁不住李安生的劝,这几日连日都与百姓同乐。 本来他是事必躬亲,自己也种着几亩地,还乐意帮百姓收割粮食,一个人自得其乐,越是与百姓在一起欢庆丰收,他的心情越是的有些低落,江左那边的富庶土地还没收回呢。 这次李安生强拉着他,连日都是开怀畅饮,他倒是想开了。 他并不是迂腐之人,没有什么悲天悯人之心,江左的病虫害他虽然有些恻隐,但关系到国家领土,巴不得老毛子大受其害才好。 “来,来,喝酒,等粮食卖了出去,咱们便在民间集资,办个啤酒厂,大麦的收成可是让我大吃一惊啊。就靠着江边运输,封江了便忍一年从驿道走,反正冬天量也少,明年铁路就能修到瑷珲城。” 李安生可真是兴奋,今年比去年的收成还要好,嫩江那边由于他未雨绸缪,兴修水利清理河道,没有什么自然灾害,又是个大大的丰收。 小麦与大豆直接以实物的形式,由各国洋行自行运输,然后折价换回外汇与机器设备,各种进口物资。 虽然小麦与大豆的产量惊人,但是并不怕洋行联手压价,原因就是世界各地到处都闹减产,尤其是英法几个主要的粮食大产区,减产严重,使得粮食紧缺。 这便是李安生花费了两年时间,耗费了上百万两银子以及无数生物能量得来的好处。 培养出来的大批农业恐怖分子已经在世界各地创办基地,不仅继续搞农业恐怖主义,还秘密兴建粮食基地。 更何况,黑龙江与吉林等地出产的小麦与大豆等粮食,已经被验证,品质相当好,尤其是大豆等用于工业的经济作物。 兴奋之余,他也不忘记指点一下瑷珲的经济发展,老是大丰收也不好,要借着这股东风将农产品加工产业兴建起来,同时大力发展工商业。 江浙等地的机器厂都纷纷北上兴办分厂,也是借了这股东风,各种机器设备开始大卖。 程德全说动了徐世昌,在东北范围给予这些机械行业的实业家尽可能的优惠政策,大幅减税,还给予贷款等方便。 加上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登台亮相,来自美国的免费技术,有识之士都能看到,这是个民族机械工业的大发展时期。 光是拖拉机等农用机械,就能够带动整个机械行业。 这次瑷珲丰收了,有能力让百姓集资购买拖拉机等农用机械当集体资产,李安生也打算促成些好事,比如进一步发动集资兴办工厂。 只有大规模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才能进一步的消耗粮食,避免谷贱伤农。 “好,好,感情好。啤酒可是洋鬼子的最爱,听说德国人就很喜欢,能跟老毛子离不开伏特加一样。” 姚福升脸都笑成了一朵花,今年的收成,他本来就有些怕谷贱伤农,可粮食计划居然能够有资金继续实施,老毛子那边也在闹大减产,就不用担心这个。 李安生抓了一把油炸蝗虫放进嘴里大嚼特嚼,本来他是不敢吃这东西的,可胖叮当极力推荐,便尝了尝,发现的确美味无比,就连姚福升也跟着喜欢了起来。 可瑷珲没有蝗虫,怎么办呢? 去海兰泡与江东收购啊,那边的蝗虫可是铺天盖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