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登基三年模拟(GL)_分卷(5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56) (第3/3页)

颇为类似不知你是否当真与他相识?毕竟孤鹜先生素爱先秦古文,风格很难模仿,就连老夫也不免有些心生诧异
  郭学士是她父亲的同年,按理来算,林漱容甚至应当称其一声世伯。故而也不好隐瞒,只得犹豫片刻,便答道:此事也无需对大人隐瞒其实,诸位所说的孤鹜居士,正是家父惯用的雅号。
  话音刚落,周围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丞、丞相大人?!
  半晌,王秩才像是被一道天雷劈中般,满脸都是世界观崩塌的表情,失魂落魄地喃喃道:孤鹜先生的诗作明明那般格局开广、浮白载笔,不受四书五经所枷如此堪为天下诗人表率者,怎会与林丞相是同一个人?我不相信!
  信与不信,这都是事实。
  林漱容揉了揉额角,转头看向同样吃惊的郭学士,无可奈何地对他解释道:家父自舞象之年起便开始作诗,一直自号为孤鹜居士。但不知为何,即使平日未曾有过遮掩,也从没有人将他与这个名号联系起来
  而后,直至一举得中,金榜题名,世人皆以为状元合该研经读史、不修诗词,便更没人会相信家父就是孤鹜先生了。
  那陛下曾召其入京却不得
  家父本就是丞相,如何能再入京?林漱容好笑道,陛下口谕初下时,他便立刻进宫解释,却不晓得其中出了什么差错,坊间居然出现了孤鹜先生潇洒肆意,宁愿归隐山林,也不欲入朝为官的谣言如此乌龙之事,陛下与家父都不好插手去管,只得任由其口口相传,故而才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
  同为民间谣言的受害者,明昙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心中大动,不免对岳父生出几分同病相怜之感。
  唉,是有点惨哦,居然被迫精分了这么多年
  建议立刻著本书吧,名字就叫《关于全天下都不接受我马甲就是我自己这档事》。
  作者有话要说:  明昙:必须把林大人好惨打在公屏上!
  * 本章参考: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第66章
  埋藏多年的、有关孤鹜居士真实身份的真相就此揭开后, 在场的不少人都当场傻眼,就连郭学士这个同年也不例外。
  最喜托物言志、好法先王、敢拒朝廷之召的天承第一诗人,竟然会是在朝堂上贤能善断、朝阳丹凤的林相?
  不能说是一模一样, 只能说是毫无关系。
  可是眼下, 看着那篇颇有其风的文章, 又听了林漱容的一番解释, 满院学士们都不由自主地面面相觑,不得不相信这就是板上钉钉的实情。
  连陛下都曾涉及此事, 林大小姐岂敢妄言?
  至于对孤鹜居士最为追捧、一眼便能认出其文风的王秩他这会儿更是已经难以接受事实地瘫软在地,失心疯般喃喃自语着,将那张策论也丢到了一旁。
  我竟然、我竟然
  耀武扬威到了偶像的女儿头上, 还丢了如此之大的脸, 也不怪王秩这会儿满心羞愤,恨不得挖出一条地缝来钻进去, 方才能躲得过周遭众人看笑话般的眼神。
  而一旁,身为林相的同年, 曾与之一同登科的郭学士同样难以置信。但他对林相的文章远比旁人要更加熟悉,这会儿仔细一想, 就能将其与孤鹜先生的诗风对照上, 心中自然比其他人还要诧异万分。
  林大小姐, 那从前
  郭学士正待继续细问时,院边却忽然传来了一声朗笑, 刚巧打断了他的未尽之语。
  哈哈哈哈!总算有人将此事说出来了这么些年下来, 心知真相却不能说穿, 可着实是憋得老夫好苦!
  众人一惊,连忙转头,只见两名身穿官袍、蓄着青须的长者正站在那里, 一人神情肃穆,一人颇为开怀,恰好全都是明昙眼熟的面孔。
  秦先生,杨掌院!她眼睛一亮,笑道,您二位可算是回来了!
  皇子公主们相继长大,如今上书房没几个学生,秦先生自然日日清闲,常与老友杨觉知同来自己出身的翰林院读书练字,聊以解闷。
  不过,他显然没料到会在这里看到九公主,严肃的神情顿时就有些绷不住,下意识便要见礼,微臣给
  然而,话没说完,就被一旁的杨觉知抬高声音打断道:唉,老夫不知翰林院今日有客造访,倒叫两位姑娘久等,实是失礼至极
  嗯,掌院大人就是有眼力见,比秦先生好多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