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3/5页)
果?”段祺瑞问。 “谁知道啊!”靳云鹏阴恻恻地说,“也许等到欧洲仗打完了,德国投降了,还没有结果。” “事实恐怕也是如此!”段祺瑞的至亲吴光新说,“疏通的那条路子走不通。” 既然如此,素有决断的段祺瑞,便即做了一个结论:“未雨绸缪,宣战案一定要让它通过,哪怕解散国会,在所不惜。” 于是即席商定了两条办法,一条是请各省督军,暂勿离京,暗示要等着看国会通过宣战案,无形中出现威胁的态势;一条是设法制造民意,对抗为民喉舌的国会议员。这部分的工作,交给王揖唐去做。 王揖唐便找段祺瑞的亲信傅良佐商议,收买报纸,大写对德宣战好处的文章,自不在话下,但也只是鼓吹而已!究有几许议员能受报纸的影响,实在难说得很。 “把靳翼青找来,看看他有什么办法?” 傅良佐与靳云鹏面和心不和,不过他还是接受了王揖唐的意见,将靳云鹏请了来,说知其事,问他有何意见。 靳云鹏斜着眼想了好一会儿说:“这件事交给我好了。不过,总要四五万大洋。” “钱不成问题。”王揖唐说,“不过你得把你的办法说一说。” “这个办法,项城用过的。” “你是说,”傅良佐问,“组织公民团?” “有何不可?” 傅良佐与王揖唐对看了一眼,默不作声。显然,都觉得靳云鹏的办法,并不高明。 “你们别以为是馊主意,依我说,只有讨论这种案子,才用得上公民团。为什么呢,这是民气啊!同仇敌忾、民气昂扬,不就在公民团上面,摆得明明白白吗?” 王揖唐与傅良佐居然都被说动了。“翼青这番见解,倒是独具慧眼。”王揖唐说,“不过,领头的人,总得像个样子。” “行!多花几文就是了。” “另外的人呢?” “有钱还怕没有人?”靳云鹏说,“我找陆军部的咨议张世钧,他一定有办法。” “好了,”王揖唐说,“那就交给翼青吧!” 靳云鹏答应下来,随即派人去找张世钧。此人军需出身,善办庶务。一听靳云鹏的话,不由得搔首踌躇,因为这样的差使,却还是第一回,但旋即想到,这是“吃空缺”的好机会,便再不考虑,一口应承。 张世钧将这个差使又交给了他一个得力的部属。此人名叫冯大洲,天津人而久居北京,三教九流,无不熟悉。他有个朋友姓何,在前门外开“杠房”——专门包办出殡,摇旗呐喊的人,要多少都有。 “老何,”冯大洲到了何记杠房,将掌柜拉了就走,“我请你喝一盅。走,走!” “上哪儿?” “吃鸭子去。” “得了!两个人吃得了一只鸭子吗?” “另外再找人,本来也要找。跟你说实话吧,我要找一两千人。” “干吗?”何掌柜说,“请愿?” “对了,请愿。” “那好办。”何掌柜说,“就在胡同口‘大酒缸’喝酒,我替你找人。” “大酒缸”是藏龙卧虎之地,有贩夫走卒,有落魄文人,也有身怀绝艺、深藏不露的高人。冯大洲一到就遇见一个朋友,写得一手极好的字,唱得一口极好的昆腔,只为癖染烟霞,而又恃才傲物,所以常常混得有一顿没一顿。这天是发了酒瘾,却又身无分文,正在那里发愣,为冯大洲发现,自然邀在一起喝酒。 “这位是张五爷,公子哥儿兼名士——” “得了!”张五苦笑着打断他的话,“别损人了。” “我说的是实话。”冯大洲又为张五介绍,“这位是何掌柜。” “久仰张五爷!”何掌柜很客气地说,“请这面坐。” “大酒缸”饮酒的桌子,便是酒缸盖子,靠墙一大排,只有转角上的座位最舒服,因为不当要冲,便不受挤。何掌柜敬客,张五也就不作客气,大马金刀地坐了上来,两手撑膝,肘弯向外,人是面有菜色,派头却不寒酸。 “张五爷要什么?”何掌柜是问他要什么酒菜。“大酒缸”所备的只是盐水豆荚之类简陋的下酒物,但门口熟食摊子极多,各种小吃,一应俱全,随叫随有。 “我要个爆肚,再要个苏造肉,回头来三十个羊肉西葫芦的饺子就行了。” 对于张五的坦率不讲客套,何掌柜的印象颇为深刻,喝着酒便问冯大洲:“张五爷的书念得不少吧?” “书念得多少,我倒不大清楚。不过,张五爷的一笔字,可真出色!” 听这一说,何掌柜立即动了个念头,杠房里少不得要请个会写字的,才能应付得了丧事的繁文缛节。他正缺少这么一个人,